这几年,中国经济高速转型,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,而民营经济无疑是其中*亮眼的“发动机”。无论是“杭州六小龙”这样的科技黑马频频登上国际舞台,还是电子营业执照在手机里被调取超过6亿次,又或者3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……都在向外界释放一种清晰的信号:民营经济不仅活力十足,而且越来越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。
*数据中*引人注目的,是“两个92%”——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超过92%,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企业占比同样超过92%,达到42万多家。这个数字背后,既是实力也是蜕变,是民营经济自身努力的结果,更是政策支持、制度创新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共同推动的成果。
进入“十五五”时期,更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依然是关键任务。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专家指出,要进一步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让民营企业家真正敢投资、敢创新、敢冲刺,让企业能闯能干、越做越强。

从各地实践来看,民营经济能够实现“质”“量”双升,主要来自四个层面的持续发力:
① 投融资改革做“加法”,让钱流向真正做事的企业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各地纷纷为民营企业量身推出投融资政策,大量重大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。为破解融资难、融资贵,信贷资金加速下沉,授信审批更快、利率更合理,民营企业贷款增速比全行业平均高出1.1个百分点,让更多优质企业有了“*”冲刺未来产业。
② 企业降负做“减法”,把经营压力降到*。
政策持续减税降费,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,对民营企业累计减税降费超7.2万亿元,占比达72.9%。中小微企业累计减税降费达到6.3万亿元。此外,行政流程全面优化,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不再只停留在口号,电子营业执照累计使用超6亿次,为企业省了不少时间和成本。
③ 创新驱动做“乘法”,让科技成为增长硬支撑。
民营企业深度加入国家重点科技任务,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热度持续走高,“硬科技”从实验室走向市场。耐心资本、长期资本加速布局,陪伴企业从初创期走到爆发期。如今,中国已有372家独角兽企业,总估值突破1.2万亿美元,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,这就是创新力量*响亮的回声。
④ 营商环境做“除法”,打掉无形门槛,让企业轻装前行。
政策层面不断释放利好,从民营经济促进法到多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“瘦身”,再到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,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推进。2018年151项准入限制,到2025年压缩到106项,越减越有活力;与此同时,4218条阻碍公平竞争的规定被集中清理,只要能干、想干,就有空间大展拳脚。
回头再看“两个92%”,它不是一串漂亮的数字,而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拼出来、干出来的成绩,是政策托底、改革给力、信心提振共同塑造的发展环境。如今的民营经济不再只是数量增长,更是科技含量提升、产业结构优化、国际竞争力增强。
可以说,中国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,而民营经济的未来也一定会在更宽广的舞台上闪光。在“十五五”新征程上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、放大政策合力、支持企业创新,将会让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从“会活”走向“活得好”,从“跟跑”走向“领跑”。
这条路已经越走越宽,*的时刻,正在到来。
免责声明: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,侵犯了您的隐私,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。



